安吉白茶

(绿茶)

简介

  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,产自浙江省安吉县,属绿茶类。安吉县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,这里群山起伏,树竹交荫,云雾缭绕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。全年气候温和,无霜期短,冬季低温时间长,绝对低温一般在10度以下,空气相对湿度81%,直射的蓝紫光较少。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钾,镁等微量元素。这些特定的条件,为安吉白茶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,有利于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,为茶叶香郁味鲜的品质奠定基础。

  安吉白茶(白叶茶)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,属于“低温敏感型”茶叶,其阈值约在23℃。茶树产“白茶”时间很短,通常仅一个月左右。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,春季,因叶绿素缺失,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。在谷雨前,色渐淡,多数呈玉白色。雨后至夏至前,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。至夏,芽叶恢复为全绿,与一般绿茶无异。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、加工和制作的,所以茶叶经瀹泡后,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,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。

冲泡方法

  上投法

  1.茶杯用100℃之沸水冲洗。

  2.准备透明直200ml左右的筒玻璃杯,置入适量75℃到85℃的开水后

  3.投入约3公克茶叶。

  4. 左手托杯底,右手扶杯,将茶杯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,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,香气充分发挥。

  5.静待2分钟左右,开始品饮。

  注:选用山泉水、井水、纯净水等含钙镁低的“软水”,水质新鲜,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冲泡。

品鉴

  外形

  嫩度以毫多而肥壮,叶张肥嫩的为上品;毫芽瘦小而稀少的,则品质次之;叶张老嫩不匀或杂有老叶、蜡叶的,则品质差。

  叶态

  叶子平伏舒展,叶缘重卷,叶面有隆起波纹,芽叶连枝稍为并拢,叶尖上翘不断碎的,品质最优;叶片摊开、折贴、弯曲的,品质次之。

  色泽

  毫色银白有光泽,叶面灰绿( 叶背银白色) 或墨绿、翠绿的,则为上品;铁板色的,品质次之;草绿黄、黑、红色及蜡质光泽的,品质最差。

  净度

  要求不得含有枳、老梗、老叶及蜡叶,如果茶叶中含有杂质,则品质差。

  滋味

  以鲜爽、醇厚、清甜的为上品;粗涩、淡薄的为差。

  香气

  以毫香浓显,清鲜纯正的为上品;有淡薄、青臭、失鲜、发酵感的为次。

  汤色

  以杏黄、杏绿、清澈明亮的为上品;泛红、暗浑的为差。

  叶底

  以匀整、肥软、毫芽壮多、叶色鲜亮的为上品;硬挺、破碎、暗杂、花红、黄张、焦叶红边的为差。

等级标准

QQ截图20160805100759.jpg

储存方法

避高温:安吉白茶最佳保存温度为0-5℃。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氨基酸、糖类、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,使质量、香气、滋味都有所降低。

避潮湿:安吉白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物质,因此具有很强的吸湿还潮性。存放时,相对湿度在60%较为适宜,超过70%就会因吸潮而发生很快霉斑,进而变质。一般来说,即使密闭保存,在保存六个月后,也需要再次烘火,去掉安吉白茶的所吸的水分,在购茶时请注意。

避异味:安吉白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。这类物质生性活波极不稳定,能够广吸异味。因此,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,就会吸收异味而且无法去除。

避阳光:阳光会促进安吉白茶绿茶色素及酯类物质的氧化,能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。茶叶贮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,受日光照射后,其内在物质会起化学反应,使安吉白茶品质变坏。

隔氧气:安吉白茶的叶绿素、醛类、酯类、维生素C等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,氧化后的安吉白茶泡出的汤色会变褐、变黄、变深,使营养价值大大降低。如果用塑料袋保存安吉白茶,请尽量将袋内空气排干净。

  密闭冷藏置于干燥无异味处(以冰箱冷藏)为佳。

加工工序

  采摘

  安吉白茶应分批多次早采、嫩采、勤采、净采。明前茶要求一芽一叶。芽叶成朵,大小均匀,留柄要短。轻采轻放。竹篓盛装。竹筐贮运。

  摊放

  及时摊放,厚度均匀,不可翻动,避免阳光。摊放目的,一是提高安吉白茶品质。二是便于炒制,摊放时间手抓柔软为宜。

  杀青

  高温杀青,先高后低,通过高温250-300℃左右,破坏酶的活性。防止红梗、黑梗。茶叶下锅后听到炒芝麻似的爆声即为杀青适温。投叶量:七槽每锅1.6斤,时间2分钟。

  理条

  杀青后,逐步提高转速,锅内温度降低,时间3分钟。

  烘干

  初烘:烘干机温度100 ℃左右, 时间:10分钟。摊凉:15分钟。复烘:温度80-90℃,低温长烘。

  

 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6%以内,放入冰库,温度0-5℃。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,进行包装。

历史

  相传安吉白茶始于宋,宋徽宗(赵佶)在《大观茶论》(1107~1110“大观”年间)中,有一节专记白茶曰:“白茶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,其条敷阐,其叶莹薄,崖林之间,偶然生出。虽非人力所可致。有者不过四、五家,生者不过一、二株;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,芽英不多,尤难蒸焙,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,须制造精微,运度得宜,则表里昭彻,如玉之在璞,它无与伦也。

  关于安吉白茶还有一段传说。据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桂家厂(白茶谷)桂全宝老人讲述,其祖上十代移居安吉时,白茶谷就存有一大一小两棵白茶树,被称为“白茶祖”,一直是桂家私产,桂家人精心呵护白茶祖达200余年。50年代有好事者把小的一株移栽后死亡,目前只留下唯一一棵白茶祖。白茶祖在安吉有十分特殊崇高的地位。当地山民视白茶祖为神茶,每逢到杭州等外域卖茶,就摘几片白茶作记,证明当地茶的品质,而往往就会非常畅销。当地人还坚信白茶根能治百病,山民遇到有病时,就去挖掘白茶祖根来治病,往往颇有些效果。近代白茶发现在1930年,安吉孝丰县志记载,安吉孝丰镇的马铃冈曾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,“枝头所抽之嫩叶色如玉,焙后微黄,为当地金光寺庙产”其后不如所终。

  中国对白茶的记载最早的是北宋庆历(1041-1048年)年间:“白叶茶,芽叶如纸,民间大重,以为茶瑞。”宋徽宗赵佶在《大观茶论》中说:“白茶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,其条敷阐,其叶莹簿,崖林之间,偶然生出,虽非人力所致,有者不过四五家,生者不过一二株。”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:“芽英不多,尤难蒸焙,汤火一失,则已变为常品。”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,没有再发现过白茶。因此,安吉的白茶,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,弥足珍奇。

  1930年安吉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,“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,焙后微黄,为当地金光寺庙产”(《县志》),后不知所终。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,极为稀有。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,在“春老”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,至夏才呈全绿色。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,孕育出品质超群绝伦、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,使中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。

  1982年,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,嫩叶纯白,仅主脉呈微绿色,很少结籽。当时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刘益民、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,至1996年已发展到1000亩,可以采制的只有200亩,年产干茶不足千斤。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,为6.19%—6.92%,茶多酚10.7%,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届斗茶会上以“玉凤”茶名获99分的最高分,次年又获99.3分,1991年再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。安吉白茶,1996年每500克售价1500-2200元,因数量少,供不应求。

词条标签:
绿茶加工工艺浙江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