Ȳ 订购热线
400-9993-513

推荐 | 雪飘碧潭 茶问徐公。

作者:三联生活  来源:三联生活

  蜀山嫩芽二月中,窨染茉莉赖徐公。素瓷一瓯泛春色,花浮茶沉翠烟升。

  碧潭飘雪香四溢,两腋习习生清风。有幸得君分滋味,尘心涤尽名不争。

  --东都漫士《酬挚友宏海惠蜀茶》

  "头上晴天少,眼前茶馆多。"被誉为"天府之国"成都,自古便以人们生活舒适惬意闻名。若要论成都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,便不得不说那遍布全城的大小茶馆。

  泡茶馆,是老成都享受生活最主要的一项活动。据说,成都人视茶馆为客厅。一大觉睡到日上三竿,睡眼惺忪地打个哈欠,便趿拉着鞋子直奔附近的茶馆而去。进得茶馆,往已被前人磨得锃光发亮的竹椅上一靠,大声吆喝一句:"伙计,来碗茶!"茶馆伙计便拎着大铜壶,动作娴熟地冲上茶来。呷上一口茶,叹一句:"好巴适哎!"悠闲的日子,就浸在这茶香里慢慢湮了去。

微信截图_20161108174517.png

  妙茶出巴蜀

  "碧岭拾毛尖,潭底汲清泉,飘飘何所似,雪梅散人间。"这首藏头诗不仅暗含"碧潭飘雪"的名称,更将此茶的形态与神魂描摹备至。

  "碧潭飘雪"又称"徐公茶",为由成都新津县人徐金华老先生始创的上品茉莉花茶。"碧潭飘雪"四字,字字皆有所指--碧喻碧绿的茶色;潭喻泡茶的盖碗之形;飘喻茉莉花浮于水面之旖旎动态,兼具香飘万里之意;雪则喻茶汤上的茉莉花洁白如雪,纷扬肆意。一顾其名,即如睹其形,可谓让人过目难忘。

  "碧潭飘雪"外形紧细挺秀,白毫显露,香气鲜浓持久,回味甘醇。它采用早春嫩芽为茶坯,与含苞未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,花香、茶香交融,并加入鲜花精制的干花瓣于茶中。香气清悠品味高雅,有浓郁的茉莉花香气。采用盖碗冲泡后,茶汤黄绿明亮清澈,朵朵白花漂浮其上,如同天降瑞雪,浮于碧潭,颇具观赏性和美感。香气清悠品味高雅,有浓郁的茉莉花香。轻呷细品,齿舌遍香,有绿茶清香,得茉莉精魂。

  茉莉花在古籍中有多种写法,作"抹丽"、"末利"或者"没莉"。这一迹象表明"茉莉"是个外来词。《本草纲目》云:"末利,本梵语,无正字,随人会意而已。"茉莉为佛教圣花,西汉时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南中国沿海一带,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。正如诗云:"风韵传天竺,随经入汉京。"茉莉花因其芬芳袭人而广获钟情。最早,茉莉花是作为佛教贡品献于佛前。至今,在东南亚的泰国、菲律宾一带仍有把茉莉花环供奉于佛像前的佛教习俗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便逐渐成为了世俗女子的饰物。如西汉陆贾的《南越行记》记载:"南越之境,五谷无味,百花不香。此二花(耶悉茗花、末利)特芳香者,缘自胡国移至,彼之女子,以彩丝穿花心,以为首饰。"人们对茉莉的喜爱之情延伸至茶界,便让茉莉成为了从古至今窨制花茶的主要花材之一。

  以香入茶的做法源于宋朝。蔡襄《茶录》中云:"茶有真香而入贡者,微以龙脑,欲助其香。"这说明在宋朝已有利用香料薰茶的做法。而有意识地制作完全意义上的花茶,则是在元代。明代顾元戾所编《云林遗事》一书中,记载了元代文人倪云林所制的"莲花茶":"莲花茶。就池沼中择取莲花蕊略破者,以手指拨开,入茶满其中,用麻丝扎缚定,经一宿,明早连花摘之,取茶纸包晒。如此三次,锡罐盛扎以收藏。"毫无疑问,这已经是地道的花茶了。自此之后,文人隐士纷纷热衷于此别出心裁的清玩之法。如明代大画家徐渭就曾自制花茶:"其法,取梅、兰、桂、菊、莲、茉莉、玫瑰、蔷薇之属,杂入茗中,盛锡瓶内,隔水煮之,一沸即起。"堪称一段佳话的是,徐金华老先生正是在先祖徐渭这花茶古法的启发下,潜心专研,创制出了上品佳茗"碧潭飘雪"。

  问茶徐公户

  徐金华老先生爱茶种茶制茶,家中文人雅士往来不绝,人送尊称"徐公"。

  尽管已有七十六岁高龄,徐公仍然精神矍铄,满面红光,可谓鹤发童颜。在徐宅古色古香的大厅里,徐公端起青花盖碗,深抿一口茶,用浓重的巴蜀口音缓缓谈起创制"碧潭飘雪"的往事。

  徐公是土生土长的成都新津人,一生没有离开故土。新津县毗邻邛崃市南宝山和雅安市名山这两个产茶名地,具有得天独厚的制茶条件和茶事氛围。解放前,新津县城西门一条街的居民大都以为这两个地区的茶厂择茶为生。从早到晚,整条幽静的背街都弥漫着浓烈的茶香。年幼时,徐公常常和兄长们一道,成群结队地从大人的茶碗里讨剩茶吃。本地人管这叫做"吃加班茶",不仅不责怪,反而往往笑咪咪地主动将茶碗奉上前来。正是由于从小耳濡目染,徐公培养了一种对茶天然的亲近与爱好。

  "文化大革命"期间,有许多干部被扣上"牛鬼蛇神"的帽子,呆在新津。由于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尚未恢复,干部们基本无所事事。恰巧当地盛产茉莉花,不少人便时常买来普通茶叶,再配以茉莉花,经过家庭手工熏制,就成了简易的自制茉莉花茶,自家享用和馈赠亲友两相宜。在旁人的影响下,徐公也开始自制花茶。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,徐公是个有心人。他并不满足于如他人一般的简单喝喝,而是试图制作品质精良的上品花茶。他的妻子姚定英从事幼教工作,不仅心灵手巧,也喜欢茶。于是,志趣相投的徐公夫妇便在空闲时间里共同研究,着手制茶。

  在茶坯选材上,徐公摈弃了以往选用的普通绿茶,尝试采用清明前刚刚出来的明前茶,如蒙顶甘露。如此制出的茶,冲泡后不仅口感怡人,更兼形状饱满秀丽。而茉莉花的选择和采摘也颇为讲究。首先,徐公经过多方走访,精心挑选品种优良的茉莉花园作为采摘地点。接下来,重头戏就落在"抢香"上。茉莉花最好的放香时间是二伏天的上午八点到十点这三个小时,要赶在这个时间里把茉莉花"抢"回来。在对采回的茉莉花进行精选后,分批用吸水纸包第一层,干净毛巾裹第二层,再同精选的绿茶放到瓮里盖严,完全封闭,谓之窨。约过了十至十二个小时后,同高山云雾茶混合细炒,一锅好茶只能炒两斤多。然后晾干冷透,再细细装罐密闭。历时一个月后,此茶方大功告成。

  在茉莉花茶制成后,徐公除了自家享用外,也常以之馈赠亲戚朋友。不料因此茶做工精细,在朋友圈中很快走红,许多文人雅客都常慕名前来一尝"徐公茶"的滋味。一天,在徐公家聚会的朋友们提议,应当为此茶取个雅名。一人建议根据"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"之语,起名为"江潭飘雪"。但另一人反驳说,以江命名,没有体现出此茶碧绿的色彩,不如换一个字,叫"碧潭飘雪"--碧喻碧绿的茶色,潭喻茶碗,飘喻茉莉花飘在上面及香飘万里之意,雪则喻为雪白的茉莉花飘浮在茶汤上面。此名一出,人人称妙。至此,雅茶得以配雅名,"碧潭飘雪"正式问世。

微信截图_20161108174508.png

  茶传竹叶青

  自"碧潭飘雪"问世以来,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山寨仿制品,以致有媒体将此形容为"碧潭飘雪,漫天乱舞飘成雪"的市场乱象。

  据调查,四川市面上出现的印有"碧潭飘雪"字样的茶叶有上千种之多,打着碧潭飘雪旗号的茶叶生产商则有数百家。市面上充斥着大量来路不明的"碧潭飘雪",其价位和质量也参差不齐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种:一是正宗碧潭飘雪属于纯手工制作,而其声名远播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,这种供大于求的市场情况给一些茶叶生产商提供了可乘之机。二是纯正的碧潭飘雪需要高质量的绿茶和茉莉花蓓蕾作为原材料,但在利益的驱使下,一些茶叶生产厂商便以次充好,降低生产成本以便获利。

  徐公对此颇感担忧。在他看来,碧潭飘雪自问世以来,销售位于市场同类产品的前列,全归功于手工窨制、量少质优。除了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外,更重要的是碧潭飘雪集成了七十多年来的花茶制作工艺后改良,属于徐公独创。"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义,将四川花茶及茶文化发扬光大。每个茶叶生产厂家都应有社会责任感,脚踏实地地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,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,长久地立足于市场。更希望各家茶叶生产商能创造出比'碧潭飘雪'、'徐公茶'更好的品牌,形成中国茶叶茗品倍出的新局面。而不是为了眼下的一己私利,抛弃茶的价值与文化内涵,就很不值得了。"徐公语重心长地说。

  为了让碧潭飘雪的品牌能够正常发展,促进四川花茶业的整体提高,徐公多年一直希望能够寻找一家企业进行合作。在其期间,有不少的企业都向徐公抛出了橄榄枝,表示希望能与他携手合作。但在多年了解的基础上,徐公最后选择了牵手龙头茶企业竹叶青,共同打造中国花茶品牌"碧潭飘雪"。

  竹叶青茶业从原料甄选至严苛工艺,乃至色香味各个方面,均精益求精,令徐公经典制作得以复制。在竹叶青茶业的严苛标准下,碧潭飘雪原料更为讲究,茶底只选用峨眉山海拔800-1200米明前绿茶,鲜花只选用中国茉莉花之乡广西横县含苞待放、高洁的双瓣茉莉花。同时,窨制工艺更讲究,下花量达到普通花茶的4-5倍,窨制次数更达到6-9次,远超普通花茶一般窨制2次左右的做法。借此,竹叶青茶业将"碧潭飘雪"的品质推向高峰,代表着四川乃至中国花茶的顶级形色气质。

  "我过去曾长期担任过竹叶青企业的顾问,因此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。我相信他们可以将我的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。"徐公笑说。


(版权申明: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,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2851802598,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。)